2025年08月31日,由我单位施工的陕煤石门2×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D标段2#冷却塔筒壁工程施工圆满完成封顶作业,陕煤电力石门有限公司及监理公司有关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这标志着该冷却塔主体结构施工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此次封顶如期完成,为后续工程节点淋水构件的吊装创造了有利条件。2#冷却塔工程自2024年6月26日破土动工以来,克服复杂的裂隙及溶岩地质条件,精心组织,于2025年03月26日浇筑筒壁环梁混凝土,为确保工程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在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历经多轮技术攻关与精细化施工,高质量完成2#冷却塔筒壁混凝土的全部工作,这一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塔芯的吊装工程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规范,通过全程监测,筒壁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筒壁半径控制等关键指标均符合验收标准。同时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加强高空作业防护,筒壁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实现安全施工零事故。下一步项目将加快淋水构件的吊装,为2#冷却塔通水试运行创造有利条件。项目部全体人员将继续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为陕煤石门1#机组年底发电目标而全力冲刺。
为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实干力量,将革命先辈的奋斗意志转化为团队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8月22日-23日,公司组织领导层、部门部长,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40余人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了以 “传承井冈星火志,锻造团队实干风”主题团建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让团队在感悟历史中坚定实干信念,在实践中锤炼团队作风。观演星火实景,初燃奋斗豪情抵达井冈山的当晚,团队便前往观看大型沉浸式情景剧《星火》。该剧以蒙太奇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1929年红军战士与井冈山百姓为守护革命火种,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故事。舞台上,声、光、电等技术交相辉映,观众席与舞台融为一体,大家仿若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当看到红军吴队长与刚诞下星伢子的刘大姐为掩护群众转移,英勇赴死的场景时,不少人眼眶泛红。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场演出太震撼了,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信仰,我们没有理由在工作中畏缩不前。” 这场沉浸式演出,不仅让大家直观感受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辛,更在每个人心中点燃了勇担使命、实干奋进的豪情。探寻伟人足迹,领悟实干初心次日清晨,团队怀着崇敬之情来到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青瓦土墙的农舍、院中历经战火仍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屋前伟人常坐思考的“读书石”,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讲解员缓缓讲述着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期间,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夜晚在煤油灯下撰写文章、谋划革命道路的故事,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正是源于这样扎根实际、贴近群众的实干行动。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遇到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 ”的务实态度。就像我们现在推进的一个个新项目,只要像革命先辈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去攻坚,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重访黄洋界巅,锤炼实干本领离开毛泽东同志旧居后,团队一行奔赴黄洋界。黄洋界海拔1343米,地势险要,乃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五大哨口之一,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站在黄洋界哨口,那保存完好的防御工事依然历历在目。听着讲解员讲述 192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黄洋界保卫战,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凭借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以少胜多,击退敌军四个团进攻的英勇场景。山风拂过哨口,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思考在此交织。当年红军以“敢打必胜”的信念突破绝境,如今我们重访黄洋界巅,不仅是为了回望峥嵘岁月,更是为了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实干力量。这份在险局中挺膺、在硬仗中攻坚的精神,将化作团队锤炼本领的澎湃动力。漫步龙潭瀑布,凝聚团队活力午后,团队前往井冈山自然景观核心区域—龙潭瀑布。沿着林间步道前行,溪水潺潺、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让大家在紧张的红色学习之余,得以放松身心。行至瀑布前,只见水流从数十米高的山崖上倾泻而下,溅起层层水花,宛如一条白色巨龙跃入深潭,气势磅礴。大家纷纷驻足观赏,笑着说:“在红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自然美景中放松心情,这样的团建既充实又有意义。”探访红军医院,感悟奉献担当离开龙潭瀑布后,团队前往中国红军第四医院旧址。这座由民房改造而成的医院,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正规医院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承担着救治红军伤员与群众的重要使命。走进旧址,斑驳的墙壁上还留存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标语,展柜中陈列的竹制手术刀、草药包、简易病床等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医护人员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下,坚守岗位、救治伤员的感人故事。讲解员介绍道:“当时医院仅有十几名医护人员,却要照顾数百名伤员,他们白天采药治病,夜晚还要防备敌人偷袭,用生命诠释了‘奉献’二字。”走进革命展馆,凝聚实干共识下午稍晚时分,团队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座建筑面积达 20030 平方米的博物馆,珍藏着3万余件文物、7000多件文献资料以及10000余张历史图片。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员工们系统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山,到朱毛会师、土地革命的开展,再到“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形成,每一段历史、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革命先辈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实干精神。传承井冈山精神,关键在“实干”二字。此次中高层团建,我们于红色旧址回溯初心,在自然胜景中凝聚团队力量,“实干精神”也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底。回到工作岗位,期望大家把井冈山精神传递给团队成员,把“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精神,融入市场开拓、项目推进的每一处细节。秉持“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凭借“啃硬骨头”的勇气攻克难题,让井冈烽火化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控量降耗提管理效能,对标争先启发展新程—现场观摩会为加强公司各项目间交流学习,提升整体项目管理水平,8月18日-19日,公司组织领导层、部门部长,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60余人,赴江西分宜电厂项目和江西信丰电厂项目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通过实地学习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引导公司各项目积极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促进公司工程质量品质提升,为公司后续火电项目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国家电投分宜发电厂 2×1000MW 机组扩建工程位于江西新余分宜县双林镇,是区域能源重点项目,对完善当地电力供应意义重大。我公司承接该项目 3#、4# 冷却塔及烟囱主体工程,作为电厂关键功能设施与形象载体,其施工质量、效率直接影响项目整体成效。项目部以安全文明施工为准则,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前期策划、“样板引路”、节点拆解、责任到人,优化资源配置与过程监督,保障里程碑节点按期高质量达成。本次观摩会重点参观了该项目生活区与办公区临建布置成果、烟囱及冷却塔施工工艺、智慧工地与安全管控、材料管控等过程管控亮点。陕投信丰能源2×1000MW机组工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工程建设2x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该项目的建设将显著提升赣南地区电力供应水平,优化江西电力能源结构,推动赣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公司承接了该项目2#机组主厂房及输煤系统建筑工程。本次观摩会不仅实地了解现场标准化布置管理、质量标准化实施成效,还同步学习了施工质量精准把控、现场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观摩人员围绕技术难点与管理经验展开深度交流探讨,同时还参观了该项目生活区与办公区临建布置成果。项目现场亮点突出,在历次全场检查中多次斩获“场内第一”荣誉称号,赢得业主单位与 EPC 总承包方的高度表扬和充分肯定。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成功实践,让“场内第一”从口号变为实践成果,不仅成为公司市场开拓的坚实基石,更通过现场对市场的正向反馈进一步拓宽经营空间,有力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精耕细作强管理根基,高瞻远瞩绘发展蓝图—年中管理例会为了更好地总结公司上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下半年工作规划和部署,确保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8月20日-21日,公司2025年年中管理会暨现场观摩会在江西▪信丰圆满召开。公司领导层、部门部长、项目经理部核心成员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副总经理李玉萍主持。会议上,陕投信丰能源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张利伟从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前期策划、安全管理及标准化实施、质量技术管理及标准化实施等方面,总结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及优秀管理成果。不仅帮助参会人员进一步深化对标准化项目管理的系统认知,更通过实践经验的分享,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实操参考,为后续全面实施项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成效奠定了基础。中煤广元 2X1000MW 电厂项目项目经理赵坤,从项目基本情况、施工区域布置规划、质量管控、标准化管理、降本增效等关键维度,系统总结了该项目的管理经验与显著成果。作为公司90后优秀项目奖励代表,赵坤经理还结合自身从业经历,深情分享了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司平台上逐步成长、积累经验的奋斗历程,为年轻管理者树立了学习标杆。副总经理李玉萍指出,公司目前新提拔的90后项目经理越来越多,在独立管理项目时,个人资历深浅、年龄大小并非关键,核心在于善用过往经验、他人教训、师傅教导及书本知识,带领团队高效推进项目、少走弯路。管理的要义在于对事用心、对人用情、勇于直面困难,如此便没有干不好的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公司众多 90 后项目经理要有主动挑起公司大梁的责任与担当,尽快成长为推动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为进一步强化全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诉讼应对关键要点。会上,公司法务负责人王金合就近期公司诉讼案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汇报,针对案件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证据留存、流程规范、权益维护等核心事项进行了强调。会议上,公司各部门分别就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质量、安全管理,物资管控,项目决算推进情况,公司上半诉讼案件进行了汇报,并对工作中需要项目部加强管理的事宜在会议上进行了强调。公司副总经理马天伟针对项目现场管理强调:项目管理的关键是狠抓执行与落实;项目经理要提升自身判断能力、敏感性和预控能力,精准识别项目推进中的关键节点与潜在风险,密切关注项目细节变化,及时察觉苗头性问题,将各类小问题、小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风险扩大化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必须严守安全红线、质量底线,以高品质项目树立公司品牌形象,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根基。公司总经理李红兴在会议上强调,希望全体参会人员就本次观摩所看、所感、所悟,结合各自项目实际情况深入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全力保障公司拳头产品的品质与竞争力。此外,他还就公司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及当前重点跟进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最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世福对当前行业形势展开客观解读,既清晰剖析了市场现状,也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作出明确规划。特别强调,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红线与质量底线,严格把控材料消耗指标,以扎实的管理,确保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中高层提升培训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莅临授课,为参会人员带来《管理的实质与项目经理的职责》专题课程。孙健敏教授长期深耕管理学领域,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课程中,他围绕管理的核心本质、项目经理的角色定位与核心职责等关键内容展开深度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剖析管理痛点与解决路径,为在场管理者深化对项目管理的认知、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专业指导与全新思路,进一步丰富了本次会议的学习内涵与实践价值。
2025年08月24日下午16点58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我公司承建的新疆昌东发电2×660MW超超临界(#2机组)间冷塔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又一关键节点取得重大突破,为后续施工及整体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攻坚克难,打造标杆工程间冷塔作为新疆昌东发电2×660MW超超临界(#2机组)项目的又一地标性建筑,高度186.3米。施工过程中,在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聚力攻坚、团结一心,克服了炎热夏季、寒冷冬季、大风、沙尘暴等挑战,始终坚持“超前策划、过程控制、一次成优、品质至上”原则,把施工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并实施分级验收制度,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工序进行重点把控,确保间冷塔筒壁施工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得到业主、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多方齐聚,共见协作成果 本次封顶仪式上,建设单位新疆其亚集团新能源板块总经理郭奇峰,项目经理李根涛,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杨占学,施工单位项目成员等共同出席。其亚总经理郭奇峰表示:“间冷塔封顶是贵司团队协作的又一成果,希望继续发扬贵司‘树立其亚标杆,打造样板工程’的精神,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如期投用。” 展望未来,冲刺全面竣工间冷塔封顶吹响了项目决战决胜的号角。下一步我项目部将继续以公司企业精神为引领不断发扬公司优良传统,强化企业形象,打造行业优质工程。
8月12日9时17分,伴随着响亮的起吊口号,黑龙江七台河风电项目W4风电机组最后一片风机叶片升起,在10分钟后与叶轮完成精准对接,该项目首台风机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开始迈入关键阶段,为后续的机组安装作业打下坚实基础。此次吊装作业由徐工首台XGL3300-220S动臂塔吊完成,不仅刷新了国内风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新纪录,更为东北地区清洁能源开发树立了行业标杆,为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项目风电机组6.25MW,为SI-200625HH1600型号,混塔顶部高度152.15m,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60m,叶片长度97m,吊装方式为单叶片空中组合吊装。机位所处林地地形也是对机组吊装作业的一个不小的挑战,为确保机组顺利、有序、高效的安装,项目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对吊装计划调整排期,探讨多种机械组合吊装作业,并不断对吊装作业面动态调整,力争发挥机械的最佳效能。先进的设备支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风机吊装作业现场,总承包、监理及建设单位领导均亲临现场指导。首台风机的成功吊装,是项目稳步推进的重要里程碑。接下来,项目团队将集中力量推进剩余风机安装与电网接入工程,全力保障项目如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全体参建人员将同心协力,力争将七台河风电项目打造为风电开发标杆工程,为公司发展壮大添砖加瓦。